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

每天一点奇怪小知识:40岁以后,你发现哪些钱根本没必要花?

490次阅读
没有评论

40岁后某一天幡然醒悟,一眼就看穿了消费主义(当然不仅仅是消费主义,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事情)。尤其经历这几年疫情,看的更彻底。消费大幅度降低,真正回归了简朴的生活。周边还没把自己思想和认知清理干净的人依然继续买买买,50岁还在各种为消费主义买单。。。所以这事终究是和年龄关系不大的。

回首过去,因为跟随某种约定俗成、或碍于比拼面子、或缺乏安全感、或无脑随大流等等,在婚礼、车、保险、旅游、穿衣打扮、饮食、健身等方面浪费了太多没必要花的钱。


1、婚礼:仪式,酒席,戒指,婚纱照,蜜月旅行。。。这些和两个人过日子没有直接关系,只是在跟随某种社会约定俗成而已。真正相关的是啥?房子。过日子先要居有定所。回到过去,情愿把那些浪费的钱全部投到房子首付里去,这才是最实际的。

房:房子虽然是最大的奢侈品(超一线),但这个一点都不后悔,房子是安居的基础。每天回到自己的房子里,温暖舒适,太安全舒服了。也不需要太大,以前还想想大平层,别墅,现在觉得没必要。让自己感觉安全舒适,并不在大小。

2、车:差不多十年前买了BBA,其实买个性价比高的国产车就可以了,十万左右足够。现在选择更多,还嫌养车费用高,浪费。家里人口不多的话车不用买。

3、保险:曾经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买了大量的保险。几年后自己成长了,研究以后发现是个坑(想研究的去搜李元霸关于保险的帖子,很涨姿势),果断退保。大概损失了二十万。不过还保留了定期寿险+重疾险,按照他的建议补充了百万医疗险房屋财产险,意外险,都很便宜。退保的都是坑货(就是终身型和返还型这两坑货,也是佣金最高的),交钱很多保额又不太多的那类。保险讲究性价比,保费低,保额高才是王道(消费险最合算)。同时很认同一个观点:最需要保障的是中年,上有老下有小,同时财富积累又不够,一点意外都承受不起。而退休之后已经完成财富积累,有足够金钱应对,并不那么需要保障。只要花最少的钱在中年阶段做好最大保障即可。

4、旅游:大多数出国旅游是出差时顺带完成的,还比较省钱。自己花钱的大概就三次,每次都花费不菲,现在看没啥必要。不是旅游爱好者,每次出去玩都很累,并不是休息,完全是跟风出去玩的(超一线标配)。如果内心平静,自我稳定,这个风完全不用跟。

5、衣服:某多多有很多国产牌子的衣服,价格低廉,穿着舒服。购买频率大大降低,什么春装秋装,变着花样穿,这不是消费主义是啥?

6、化妆、护肤、洗护用品:以前都是各种进口大牌,最近试了一下国产的,惊奇的发现国产肤感效果都上来了,价格极其低廉。开始改用国产(老品牌如百雀羚,馥佩,大宝这类),以前一瓶精华1000多,眼霜2000多,现在一套100就能搞定。通常化淡妆,打底是妆前乳+粉底液+粉饼,以前用cpb一套差不多1700吧,现在平替一套200不到。眉笔最开始用国外买的一百多一支,后来用国产9块9一根的,现在用5块钱三根的小金筷,很好用。眼线和睫毛膏以前进口囤货还没用完,用完再试国货。洗护用品同样国产货价格低廉,好用。洗澡后用润肤乳十几年,以前都是几百一瓶的,现在用国产老牌子十几块一大瓶,很好用。

7、首饰、鞋包:一直喜欢买各种珠宝首饰,现在终于剁手不买了。内心平静后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。一年一双运动鞋搞定,不穿别的。包包随意,只是装东西的,并不需要用品牌给自己打标签。

8、饮食:以前也是吃货一枚,偶尔同龄人聚会还是人均几百以上的网红店(主要是他们依然讲究),味道不错,但已觉得没太多必要,也会觉得不值。买菜做饭,尽量减少外食和外卖。买菜选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,比超市便宜多了。

9、DIY瑜伽健身:半diy练瑜伽,某宝找了个私教,299包年,教60个体式,给了很多配套视频跟练。私教老师指导很细致耐心,有效纠正了很多动作。这种方式主观参与度高,练习频率,琢磨动作,需要高度自律。现在练了将近5个月,每天练两个小时。中途去找过两次线下私教老师,体态,柔韧度评估结果还不错,没练歪。同时指出力量太弱,跟着开始健身diy。同样半diy健身,某宝找私教,166包三月,制定健身计划和饮食计划,每个动作都有视频学习,教练负责纠正动作。花了几百购入一些器械,同样也靠自身自律,需要主动自觉学习。感觉比以前找的私教不差,而且最关键主观参与度高,以前都是无脑跟着线下教练练,自己心思花的太少,成就感也少。线下私教有多花钱,都懂。


消费断崖式下降,很惊人,但生活质量并没有下降,同时存款暴涨。。。早睡早起,每天健身+瑜伽,饮食清淡健康,精气神更好,人也更舒适。以前浪费了太多钱在无谓的人事物上,根源还是在于内心不平静,容易被外界影响带跑偏。在获取真正的平静以前,大多数人的思路是: 先降低物欲,控制情绪,减少胡思乱想,再加上生活作息规律,极简。。。只要做到这些,我就可以获得平静。

以前我也这样想的。但回头看,这是平静的湖面下实际暗流涌动。并不是真正的平静。真正的平静连暗流都没有,湖底平坦,清澈见底。这才是人最初的内在。成长过程中,有一些不好的经历,相当于在湖底挖出各种沟壑,或者湖底发生断裂偏移,暗流产生,更严重的湖面都无法平静(不断的内耗,整天感觉不好,各种情绪频繁发作)。

我并没有做第一段那些降低物欲,控制情绪啥的,只是去修复填平湖底沟壑(心理治疗),再练瑜伽做整体疏通,最终实现了真正的平静。惊讶的发现,和以前的思路是反的: 平静之后,物欲自然降低,情绪自然控制,大脑自然不会再胡思乱想,生活自然规律,简单起来。。。居然是反向的!

更惊奇的是时间停滞感。很多人会感觉时光飞逝,内心焦虑。以前我会感觉时间流逝,但不严重。自从平静后,第一次体验到时间停滞感,时间不再流逝,一种很奇妙的感觉。既然停滞,自然不会再对过去耿耿于怀,也不会对未来焦虑,活在当下感受这一刻就好。平静与活在当下相辅相成,形成良性循环: 活在当下没有对过往的牵绊和对未来的焦虑,越发平静; 平静又促进时间停滞感,活在当下。很多焦虑自然迎刃而解,比如鸡娃,失业,未来钱不够用的焦虑等等,烟消云散。

获取真正的平静后,是种很舒服的感觉,自然会避开所有刺激。买买买是刺激,追求讲究的生活方式是刺激,各种娱乐是刺激,社交是刺激。。。刺激之集大成者是旅游,短时间内新刺激连绵不断。。。

人之所以需要这些刺激,按照心理学上的说法是内部存在bad feeling(不平静的状态),让人难以忍受。这些刺激可以分散注意力,让人感觉好受些。bad feeling持续存在,所以持续需要刺激去压制。不同的人偏好不同刺激,比如打游戏,刷短视频,工作(工作狂),购物,美食,社交,旅游,极限运动。。。但这些方法都治标不治本,只能压制一时。我采取的方法是直接治本-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去除内部的bad feeling,恢复原本的平静。

另外我们这辈人,尤其更年轻的一代,提倡不被消费主义洗脑,过性价比高的生活,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高的质量。和老一辈的硬省有本质区别。他们是该花不该花的都不花,生活质量差,相信很多人深有感受; 新一辈科学理性消费,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节省,这是完全不同的理念。

正文完
 
itylq
版权声明:本文于2023-06-25转载自|节选自:知乎@匿名用户,文章内容略有删减,共计2861字。
转载提示: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,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。
评论(没有评论)
验证码